哈洽时间丨数:数字经济展区

农业植保Q100无人机。

超高纯金属靶材。

防爆巡检机器人。

“辰光智联”计算机。
□本报记者 孙铭阳
第三十四届哈洽会数字经济展区,涌动着一股“科技热浪”。从芯片材料到智能装备,从无人机到数据服务平台,一系列硬核成果不仅展现了黑龙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突破,更传递出老工业基地向数字高地迈进的坚定步伐。
黑龙江数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携龙江首款国产自主品牌计算机——“辰光智联”CG327/CG328系列产品亮相数字经济展区,备受关注。董事长吴华说,此次展出的“辰光智联”计算机,搭载中国制造CPU芯片,核心组件100%自主化,整机国产化率达95%以上,填补了黑龙江省自有计算机品牌空白,成为龙江践行信创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性成果。
龙江数智公司围绕“两平台一中心”功能架构,聚焦信创产品、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关键领域,全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展会现场,公司与软通动力合资建设的年产20万台PC、5万台服务器生产线引发关注,标志着本地化智能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
吴华说,哈洽会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合作桥梁。龙江数智以此次参展为契机,深化与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协同与市场联动,加速数字经济核心产品、技术和服务面向东北亚市场“走出去”。
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展柜内的一块“大圆饼”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董事长于启明介绍,这是他们生产的7N铜、6N铝和5N锰等超高纯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服务于我国芯片制造和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的原材料需求,为中国半导体企业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可以说这块“大圆饼”就是诠释“科技自立自强”的最佳注脚。
在展区内,联合飞机的两款无人机成为明星产品。轻转旋翼R6000载人级无人飞机模型前,哈尔滨联合飞机总经理洪军介绍,这架起飞重量6吨的大家伙,既能垂直起降又能高速巡航,速度达550公里/小时,航程4000公里,可搭载12人,技术上打破了美国贝尔公司的垄断。去年珠海航展首秀引发轰动后,今年三季度即将迎来首飞。
另一款农业植保Q100无人机则更接地气。这款在哈尔滨本地生产的设备,药箱容量60公斤,今年计划生产1500架,截至4月已交付200多架服务于龙江企业。“喷洒均匀、效率提升30倍,特别适合黑龙江的大农田作业。”洪军说。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的防爆巡检机器人同样吸睛。“这款设备,配备热成像与AI识别系统,可在石油石化等高危环境中替代人工巡检,精准检测跑冒滴漏。在新疆油田,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超90%。”博时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昊坦言,此次参展就是要打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借助哈洽会让更多本土企业认识龙江智造的实力。
哈船数据工程技术(黑龙江)有限责任公司的可信数据服务平台+装备体系引发行业关注。董事长锡庆海演示的平台界面上,数据正通过安全私域通信与隐私计算技术,在不同企业间合规流通。“我们破解了数据孤岛、价值隐形、流通合规三大难题,让企业数据从资源变成可交易的资产甚至可融资的资本。”他介绍,该平台已应用于国防、农业等领域,与AI大模型融合后形成的“企业外脑”,正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决策升级。
22家参展企业形成了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展示。这种“抱团出海”的模式,既彰显了龙江数字经济的完整性,也传递出协同发展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