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贵阳坝坝茶,享一盏闲适的慢时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4:24:00    

听说,贵阳市南明区曹状元街的坝坝茶,在慢时光中快速地火了,不仅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又一网红打卡地,还成为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和古老的茶亲密接触享受闲适的时尚聚会点。

周末一探,果然如此。

刚走进曹状元街的武状元坊,一排排特别的茶桌子迎面而来。说其独特,是与平时喝茶看见的茶台或大茶桌明显不同,全是竹子制作的,方方的,矮矮的,朴拙之间竟然透着让人惊讶的时尚。三三两两的茶人,坐在同样是竹子制作的椅子,各式各样地喝着茶。

这一桌,几个年轻人的茶桌上方,竟然低低地悬着一个嗡嗡嗡嗡直叫唤的无人机,在记录着他们喝茶每一帧影像。

这一桌,四个年轻人,两男两女,一边玩着手机,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不时把茶端起来,很不熟练地呷一口,有一回差点把盖碗打翻,手忙脚乱之间,引得同伴一片笑声。

这一桌,只有一男两女三个人,男的却忙得很,一边不停地给女生拍照片,拍完之后赶紧让两个美女看效果,而拍照的场景和道具,就是茶杯,古色古香的街区,曹门遗风的古楼,当然其他喝茶的人也成为有趣的背景了。

这一桌,是两夫妻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刚刚落座,爸爸就对着茶小二说,来杯“普安红”,这个孩子也立马奶声奶气地跟着喊,来杯“普安红”,把妈妈逗得咯咯笑,看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

这一桌,只有两个人,一看主角就是一个摄影师,样子很有气质,大抵是搞设计的,把几样专业的设备放到茶桌子上,差不多是“葛优躺”式的靠在竹椅子上,慢慢翻看着手机上的信息。

有趣的是,这些喝茶的俊男靓女,大都人手一把很“土气”的大蒲扇,晃悠晃悠地扇着风,也把平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在这一杯茶的时间里,扇得慢慢悠悠的。

坝坝茶的坝坝,其实是一溜百十米的小巷,大家来到这里,时光似乎就慢了下来。把历史回溯到清朝康熙年间,20岁的贵阳青年曹维城,一身家传武学,技艺超群,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问鼎武科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首位武状元。慢慢地,曹维城居住的这条街巷被称为“状元巷”,上世纪八十年代,贵阳市在街道命名时在“状元巷”前冠以曹维城之姓,就是现在大家喝坝坝茶的曹状元街了。

坝坝一侧的室内,也是喝茶的地方,是“坝坝”的延伸,矮矮的椅子也是竹制的,桌子却都是上了些年纪的老物件,一些从乡下收集得来的古董级的窗花窗棂,还有一些诸如木箱木柜的家什,以及一些别具趣味的书画小品,把这个空间装点得古色古香。如果室外是雅座的话,室内就是雅间了。

在室内的一个雅间,竟然碰到到坝坝茶的主理人李花。李花是贵州知名的茶人,在贵州开茶馆已经26年了,箭道街那家有名的“熙苑”茶馆就是她开的,是全国百佳茶馆和五星级茶馆。

“曹状元街是贵阳市打造的‘城市会客厅’,既然要会客,怎么能少了茶呢?!”李花说,她拿出了这几十年收藏的老物件,寻找合伙人一起投入了数百万元,在这里推出了坝坝茶,就是想用茶这个传统文化的载体,增添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味和烟火气。“坝坝茶10元一杯,可一直续水。”

和李花在雅间里交流的,是“中国制茶大师”牟小玲和“省级传统手工制茶非遗传承人”牟小虎。牟小玲和牟小虎是“黔茶泰斗”牟应书的子女,数十年的积淀,做茶有很高的造诣,听说“坝坝茶”很火,一定要来看一看。结果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感慨不已。“在贵阳做坝坝茶,是需要有情怀的。”牟小玲说。

坝坝茶,几乎汇集了贵州的大部分茶品。李花说,这里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还有普安红、遵义红,以及各种花茶,想喝什么都可以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坝坝茶一开张,迅速走红,反响热烈。”李花说,特别是来打卡拍照的人很多,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正说着,几位美女走进雅间说,能让我们一下吗,我们想拍个照,你们墙上的那个窗花太漂亮了。

喝坝坝茶的人,三三两两,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茶小二穿梭在其间,不亦乐乎。一排排续水的暖水瓶,一个个做工考究的盖碗,一把把晃荡摇曳的大蒲扇,映衬着茶叶冲泡的翩翩旋转,更显示着喝茶的人那闲适的表情和惬意的心情。

花上十块钱,泡上一杯茶,邀三两朋友,在坝坝中就这样一坐,聊聊天,吹吹牛,拍拍照,发发朋友圈,抑或什么都可以不想,抬起盖碗,轻轻啜几口茶,把情绪清空,慢慢去体会茶入口即回甘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

贵阳曹状元街的坝坝茶,让大家品味人间烟火,在城市会客厅享一盏茶的慢时光,不知道你去过没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左国辉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