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湖南省委系列专题调研,蕴含“十五五”规划的“三重逻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20:05:00    

湘伴导读:

前两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用“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并表示“‘十五五’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2025年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图源 国新网

还有不到180天,中国“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那么,湖南“十五五”规划又将如何起笔?突出哪些重点?

湘伴君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十五五”规划开展了10余场专题调研,覆盖产业创新、扩大内需、对外开放、区域协调、民生改善等10多个关键领域。

7月8日,沈晓明来到湘西族兴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系列专题调研既放眼全局谋大势又立足本省察实情,既全面研判明方向又突出重点求突破,既推动经济提质效又增进民生惠福祉,呈现出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民生导向的鲜明特征。

放眼全局谋大势

与立足本省察实情的辩证统一

“跳出湖南看湖南”的战略思维,贯穿了省委书记“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的全过程。

这种全局视野,不仅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精准把握,更表现为将湖南发展置于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中的主动谋划。

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调研中,强调“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

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家能源战略,要求“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参与跨区域能源调配;另一方面,立足本省实际,着重“挖掘高坝大库发电调节潜力”,并探索“人工智能优化水电站调度”等新技术应用。

这种“全国所需、湖南所能”的发展思路,既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要求,又充分发挥了湖南“水资源大省”的禀赋优势。

在产业规划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

一方面,持续巩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以前瞻眼光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在长沙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超算融合、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群。

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这种“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模式,与国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高度契合,体现了湖南在产业升级中的差异化发展思维。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调研,强调“强化科技支撑,注重特色发展”。既带动农民增收,又避免同质化竞争,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湖南的生动实践。

洞口县高沙镇南泥智能化育秧厂,工作人员在管护晚稻秧苗。 滕治中 摄(湖南图片库)

无数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将地方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创新,才能在高质量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湖南“顶天立地”的规划思维,既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价值,又能在扎根本土土壤中汲取发展动能,最终将走出一条兼具全局意义与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面研判明方向

与突出重点求突破的协同推进

系列专题调研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注重总体把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思维。

从调研主题来看,并非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谋划。

例如,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调研中,强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涉及安全生产、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扩大内需”的调研中,既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又提出要优化政策供给,扩大城际交通、新能源汽车、文化消费等领域有效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还涉及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图为道县一家手机营业厅,顾客在选购手机。购新补贴、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该县各商场前来选购手机、电动摩托车、平板电脑等商品的顾客逐渐增多。 何红福 摄(湖南图片库)

这种多领域、多层次的调研,体现了湖南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统筹思考。

打造“三个高地”、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湖南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也是“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的主要方向。

细细梳理可以发现,围绕产业创新这一主题,湖南省委专门开展了4场专题调研和座谈。

其中,首场调研主题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省委书记沈晓明赴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湘江涂料集团有限公司等典型企业,强调扎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这一主题,强调要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应用场景提供力度、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等方面下功夫;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一主题,提出“要顺应现代技术快速发展趋势”“吸引全国更多的年轻人来湖南创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围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这一主题,提出要结合湖南实际,以更广的视野加强前瞻谋划,避免大而全和照搬照抄。

这种既统筹兼顾又聚焦重点的规划思路,正是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推动经济提质效

与增进民生惠福祉的深度融合

一是“底线民生与品质民生并举”。

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调研中,强调要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围绕“补齐重点领域民生短板”这一主题,强调要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以及“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公共服务体系布局。

6月20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南片区核心的湘江融城科技城保障房项目加快建设中。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进”。

比如,围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一主题,一方面提出要回答好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两道融合命题”,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要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又比如,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调研中,围绕“进得来、愿出来、留得住”的问题,提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

三是“短期纾困与长效治本结合”。

短期纾困突出“快”和“准”。针对特殊群体急难愁盼,提出盘活闲置校舍建立“一老一小”服务中心;严控“送教上门”比例、提升随班就读比例;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更好保障群众“宜居安居”……

长效治本重在“制”和“基”。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上,提出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要发挥医联体作用,提升医疗水平,降低群众医疗支出;结合当前的人口变化趋势,提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注重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双峰县妇幼保健院,当地医生在观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专家教授为病人手术,两地医院建立了妇产科专科联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通过底线思维筑牢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更有温度;通过品质提升增强民生获得感,让发展更有质感;通过文化滋养提升民生幸福感,让发展更有内涵。

湖南努力探索的这条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深刻诠释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逻辑。

来源:湘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