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论坛·世界文化遗产论坛在曲阜举办,来自十余个国家的遗产保护专家和世界遗产地代表,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这是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又一次在世界奏响文明的“和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遗产是中华优
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彩绘文物修复室,一件原本碎成了100多块的秦俑,经过3年修复,重现两千多年前秦国军吏的样貌。这件兵马俑色彩明亮、层次丰富,石绿、石青、朱砂、漆黑,均是天然原料;而俑上原本的紫色,则是人工合成。致敬文物修复师!责任编辑:张宁
掌上春城讯7月15日,云南省博物馆原创大展“从西南夷到益州郡——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开展。展览通过史籍记载与考古实物清晰勾勒出战国秦汉时期云南从西南夷到益州郡的伟大历史画卷,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一个生动具体的地域样本。历史叙事:从“多元”到“一体”的文明对话展览围绕“星汉灿烂”“古滇华章”
三星堆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资料图片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正在观察研究三星堆出土文物。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三星堆青铜神坛。资料图片核心阅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研究院,着力科技与考古融合,让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向公众说出
8月1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参观山西博物院时,发现一件青铜文物展柜内有一部手机。现场视频显示,展柜内放置的文物是附耳蹄足鼎,展柜四周均有玻璃将文物与游客相隔。视频发布者称,该展柜没有上盖,玻璃罩上端约两米多高。山西博物院官方网站藏品介绍显示,附耳蹄足鼎为春秋时期的炊煮器,1961年侯马市上马墓地出土
【来源:西安新闻网】“本次活动旨在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大遗址保护。”19日,汉阳陵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刚刚举办“守护汉阳陵:应对灾害与冲突,传承历史遗产”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来自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学校考古社的5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以实地考察开篇,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深入帝陵外藏
山西历史悠久,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作为“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重要取景地之一,山西太原著名景区——晋祠,也受到了众多游客的喜爱。几百年前的文物,往往兼具艺术审美与精巧构思于一体,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精妙智慧。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古人超前的智慧与审美。位于晋祠内的水镜台,是现存较大
新华社分享页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2025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
每逢周末,长沙简牍博物馆里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2007年,它作为国内首座简牍类专题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彼时,简牍作为“冷门绝学”,参观者寥寥。时光流转,2024年,长沙简牍博物馆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长沙简牍博物馆内馆藏简牍数量超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