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视频|单只比普通大闸蟹重 20-30 克,宿迁新品蟹即将上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4:52:00    

扬子晚报网9月9日讯(通讯员 管永 姜飞雪 记者 高峰)“这只雌蟹已经蜕了四次壳,现在重约150克,等最后一次蜕壳完成,上市时就能达到 200 克左右。” 在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的霸王蟹养殖基地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孙云飞与养殖大户王彩军俯身查看 “霸王蟹 1 号” 的生长情况,塘内青灰色的河蟹爬动频繁,长势喜人。

作为当地有名的霸王蟹养殖户,王彩军从 2023 年开始试养 “霸王蟹 1 号”,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提起这个新品种,他难掩喜悦:“成活率比普通蟹高不少,养出来的规格也均匀,这些年每亩产量一直稳定在 300 斤,好的塘口还能超产,每年总产量能达到 12 万斤。”

王彩军口中的 “霸王蟹 1 号”,是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历时四年选育的成果。“我们专门挑选规格大的父本和母本进行繁殖,一步步筛选培育,目标就是‘大规格、高品质’。” 孙云飞介绍,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是中国特有品种,生长需两年且繁殖依赖海水,为此团队打造了 “盐城育苗、宿迁养殖” 的闭环式一体化养殖模式。

经过多年打磨,“霸王蟹 1 号” 的优势越发明显:单只比普通大闸蟹重 20-30 克,上市时雄蟹约 250 克、雌蟹约 200 克,存活率提升 5%-10%,抗逆能力也显著增强。但选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孙云飞坦言,团队曾遭遇新建池塘漏水、苗种运输中死亡、极端天气影响养殖等难题,最终通过优化设施、改进技术逐一攻克。

如今,“霸王蟹 1 号” 已进入试验推广阶段,政企校的合力支撑让成果转化更有底气。为推动河蟹产业从 “传统养殖” 向 “科技赋能” 升级,宿迁市湖滨新区专门成立霸王蟹产业研究院,与上海海洋大学建立深度合作,搭建 “产学研用” 融合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每年会派 10 到 15 名研究生、博士生驻点,围绕品种培育、技术研发、模式探索攻关。”宿迁市湖滨新区水产集团产业发展部部长、霸王蟹研究院法人葛永春表示,下一步将先开展中试实验,待模式成熟后推广至全区养殖户,让更多人共享科技红利,助力宿迁霸王蟹产业提质增效。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