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创新育未来!北京西城区探索文科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中国网5月8日讯 5月7日,由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承办的“聚智创新·共育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文科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共同探讨文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创新路径。

文科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创新学院15所区级基地校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学成果,对区域内学校极具推广价值。其“适性教育课程体系”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分层分类设置课程,涵盖素养类、拔尖创新类及跨学科联合阅读课等特色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王华指出,学校在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上持续探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文科人才,面对教育强国战略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文科创新人才培养需注入新力量、新思考。他表示,文科创新既要坚守教育初心,明确培养目标,又要回应时代需求;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更要通过创新激发活力,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石玲玲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分层课程体系、多元联动模式、精准教师培养路径及创新文化培育方式,为区域学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将助力西城区文科教育整体提升与均衡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陈海东说:“创新人才培养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他从“创新素养”“深思考”“懂创新”“聚智慧”等角度分享了其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思考。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与各区级基地校代表、北师大二附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成员与会嘉宾还围绕AI助力学科发展和文科课程设置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这为提升区域文科教育整体水平,助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向。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西城分院于2024年11月成立,旨在系统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贯通多学段、多学科资源,培育创新文化生态。该分院通过“校级—区级—市级”三级培养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打破传统教育边界。
文字:仝选
编审:韩雅洁 刘佳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