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凡人善举丨朋友圈“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勇救一家三口的壮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3:00:00    

他发了一条只有7个点赞的朋友圈,却救回了一个三口之家的整个世界。

“今天的户外很有意义,感觉心情舒畅。”8月17日深夜,58岁的赵金珠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轻描淡写的话时,无人知晓这个刚做完脊椎手术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刚刚从湍急的河水中连续救起一家三口。

四天后,当获救的周女士(化名)一家带着锦旗和感谢信出现在沈阳客运段沈北洗涤车间时,这段被尘封的英勇事迹才得以揭开。

“危难之时显身手 见义勇为真英雄”——锦旗上的十四个金字,映照出一个平凡劳动者不平凡的英雄本色。

8月22日 沈阳日报

急流中的生命接力

8月17日下午,上完夜班的赵金珠带着老伴和朋友一起去本溪碱场河野营钓鱼。对于患有晚期肝硬化、脊椎肌瘤等多种疾病的赵金珠而言,钓鱼是他唯一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赵金珠的老伴和朋友去爬山,他和朋友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刚把鱼竿架好,还没等鱼儿咬钩,眼尖的他突然发现河对岸不远处,一艘随波逐流的充气漂流船似乎有些异常,歪歪扭扭,船体还不断萎缩,“不好,你看那充气船好像漏气了。”赵金珠和朋友说。

几乎在赵金珠发现异常的同时,船体倾斜,有人从船上跌落下来。“救命,救命啊。”听到呼叫,赵金珠扔下鱼竿连忙起身,“有人落水了。你不会游泳,你别下太深水。我去。”赵金珠叮嘱不会游泳的朋友不要下水,负责在浅水处接应就行,自己“扑通”跳入湍急的河中。

河水冰冷刺骨,赵金珠感到刚做完手术的腰椎一阵阵剧痛。远处呼救声和哭喊声交错在一起阵阵袭来,赵金珠已经顾不上腰痛,凭着良好的水性,他顺着哭声很快从水里托出一位女性,赵金珠这才发现,哭声源自女性双臂中紧紧抱着的一个小女孩,孩子身上的救生衣已经快脱离孩子的脑袋,把小孩的脑袋夹的结结实实。“这应该是母女俩,”赵金珠一刻不敢耽搁,托举着母女俩向对岸游去。

赵金珠先将孩子托上岸,再强撑着把孩子母亲拽到岸边。“我老公还在河里,他不会游泳。”孩子母亲虚弱地说。

此时的赵金珠因为呛水和肝硬化,几乎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但听说孩子父亲还在水里,二话不说再次跳回水中。“救命,救救我。”孩子的父亲在水中挣扎起伏,呼救声也越来越虚弱。

“你媳妇孩子都安全了,快跟我走!”这句坚定的话语,成了濒临绝望的父亲的生命曙光。

赵金珠用尽最后的力气托拽着孩子的父亲向岸边游去,此时,赵金珠的朋友拿着鱼竿走进水里,借着还有点浮力的漂流船,两个人齐心协力,将孩子父亲推上了岸。

“社会需要爱,需要正能量”

在周女士的强烈要求下,赵金珠只留了手机号就离开了。同来的老伴因为去爬山没有目睹赵金珠救人的过程,但听说他救了人,还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老赵,你真是好样的,你做的对。”

虽然一条鱼没钓到就匆忙回了家,但赵金珠心里却非常高兴。当天晚上22:58分,赵金珠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很简单,“今天的户外很有意义,感觉心情舒畅”。简短的文字丝毫没提自己救了一家三口的大事,朋友也没人知道他干了什么大事,连点赞也只有7个。

获救的周女士执意要给予物质感谢,却被赵金珠婉言谢绝。“有能力的话,谁都会帮助你们的,别放在心上。社会需要爱,需要正能量。”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价值观。

这不是赵金珠第一次救人。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水中救人,而前两次他都选择了沉默。“我救人从来没图过名图过利,我会游泳,水性好,救人也就是随手之劳。老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也算积德行善吧,”

英雄本色在日常

沈阳客运段沈北洗涤车间值班员张国辉得知赵金珠救人,丝毫没有惊讶。“他这个人善良,热情,平时大家谁有困难都爱帮一把,虽然身体不好,却从来没主动让领导给他安排轻快活儿。”作为赵金珠的领导,张国辉对他评价甚高。

“他为人低调,是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车间值班员张国辉说,“之前也救过人,却是在救人过去半年以后,和同事聊天时无意中透露的。”

一条没有鱼获的钓鱼之旅,却收获了一家三口三个生命的重生;一条只有7个点赞的朋友圈,却承载着最重的生命分量。在平凡与伟大之间,赵金珠用行动划出了最动人的等号。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时,赵金珠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我:“这点小事,真的值得报道吗?”

在他眼中,救人不算新闻,而是“有能力的人都会做”的寻常事。这种淳朴的英雄观,让我深思许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各种精心包装的“正能量”,却差点忘记真正的英雄从来不需要镁光灯。他们就像赵金珠一样,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你我中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然后回归平凡。

最打动我的不是赵金珠的英勇行为,而是他事后的淡然态度。一个需要常年与病痛作斗争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他人的生命;一个生活在基层的普通工人,却拥有最富足的精神世界。

他的朋友圈那句话——“今天的户外很有意义,感觉心情舒畅”,或许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拯救生命不是为了被铭记,而是为了问心无愧的安宁。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凡英雄”,也需要更多这样不作秀的真诚。赵金珠们或许从不上热搜,但正是他们,托起了这个社会最坚实的道德底座。

临走时,赵金珠说:“如果报道了,能让更多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那就值得。”

我想,这或许就是新闻工作最大的意义——让无声的善行被听见,让潜在的善念被唤醒。

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

编辑:杨思雯

校对:周大勇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