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全国劳动模范|韩凤香:“土地不会辜负汗水”
原标题:“土地不会辜负汗水”(主题)
——记全国劳动模范、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副题)
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高鸿
从返乡创业的“80后”到全国劳模,韩凤香扎根梨树黑土地,坚守使命与担当,用15年时间带领合作社实现“全程机械+数字化”转型,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2200余万斤,带动农民年增收超5万元。“土地不会辜负汗水,农村就是广阔舞台。”她说。
2008年,大学毕业的韩凤香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到家乡梨树县,立志改变农村“空心化”与分散经营的困境。2010年,韩凤香创办了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阶段,仅有5名社员、50公顷土地。韩凤香带领团队统一采购农资、实行机械化作业,创新出“双保全统”(保产量不低于邻地、保农资价格不高于周边,统一生产全流程)模式,通过统一供种、施肥、播种、植保、收获、销售,实现土地连片经营,破解了合作社发展难题,实现了增产增收。合作社打破了土地细碎化,每公顷节约成本900-1100元,增产玉米700斤,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从2010年到2024年,合作社规模扩大10倍,成员达158户,集约土地1000公顷,拥有农机76台(套),带动1000余户村民,固定资产超800万元。“双保全统”模式在梨树县推广面积突破2万公顷,成为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的标杆。
韩凤香以“替党播爱,为民解忧”为宗旨,勇担社会责任:为村民石占山购置四轮车并提供稳定工作,助其年收入达3万元;以高于市场价2000元/公顷流转村民蔺新忠土地,解决其生活困难;投资15万元购买50只“扶贫羊”,带动17户贫困户年增收2000-3000元。15年来,合作社累计帮扶80户贫困家庭。
韩凤香善于学习,不断“充电”,先后到农广校学习、在东北农业大学深造、赴法国考察,从会计专业转型为高级农技师,力促“三农”与科技密切融合:引入“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每公顷减少化肥100斤,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3%;合作社秸秆喂牛、粪便还田,形成“秸秆-养殖-有机肥”循环链,带动周边村民养殖母牛200余头;纳入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基地项目,安装24套监测站、2架无人机、15套自动驾驶设备,实时采集30余项气象数据;打造“韩凤香”“韩小丫”品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笨豆油、鲜食玉米等,2024年农产品销售额达18万元,实现了种养循环与品牌创新;培训“数字新农人”,用AI教施肥、用区块链管溯源,让手机APP变成“新锄头”,从“靠天吃饭”向“依技而作”转变。2018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梨树县时强调保护黑土地,韩凤香以嘱托为动力,承建300公顷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推广“4+2梨树模式”升级版。通过秸秆覆盖、粪肥还田等措施,每公顷土壤含水量提升至40%,蚯蚓数量增加6-10倍。合作社加入“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典范。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韩凤香履职担当,广泛调研,提出稳定粮价、加大农机补贴等建议,积极向“两会”传递基层声音,为农民争取权益,以劳模精神书写时代答卷。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