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儋州:“五箭齐发”,打造自贸港“样板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9:06:00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南海之滨,自贸港浪潮奔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儋州洋浦就开启了繁忙的一天:

石化厂区,生产装置平稳运行,如精密齿轮般转动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北部海域,风电机组如“白色巨人”挥动臂膀,带来源源不竭的绿色能源;

无形网络里,“看不见”的数字经济,炼就“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医疗器械建设项目生产车间内,不停歇的生产线为生命创造更多可能;

循着通航飞机往来运行的航迹,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未来图景正在孕育。


从传统工业到智算中心,从海上风电到云端蓝海,儋州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五箭齐发”,着力构建具有儋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样板间”。

协同

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近日,由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炼化)牵头攻关的中石化(海南)聚酯新材料有限公司6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材料(PBST)工业示范项目投料试车并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作为一款新型的全生物降解材料,PBST具有较优异的力学强度,耐热性和阻水性能更加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农林业、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等行业。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投产后填补了海南生物降解塑料产业链和市场空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深化全岛禁塑贡献力量。

“海南炼化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7亿元,占儋州洋浦全年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自投产以来,累计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海南炼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振发介绍。

不断提升产值的同时,海南炼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带动下,下游相关企业纷纷落地投产,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海南众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全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生产出一卷卷FFS重膜产品。FFS重膜是一种环保型包装材料,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市场前景广阔。海南众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FS重膜不仅能够为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提供产品包装服务,而且填补了海南重膜生产的空白。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2024年翻番达到3000万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5300万元,从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4000吨FFS重膜,预计比2024年增长50%。”海南众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宏说,为此,今年该公司积极开拓岛外市场,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水平。

近年来,儋州洋浦不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石化产业链往下游走、往高端走、往低排放走,形成了炼油、芳烃、烯烃、石化新材料四大产业群。2024年,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海南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延伸

海上风电产业链式发展

儋州市西北部海域上,一排排白色的“巨人”矗立着——它们每挥动一圈手臂,就能带来丰富的“绿电”。

这是大唐海南CZ3海上风电项目现场。“我们一场址建设60台风电机组,目前已经全部投产发电。”大唐(儋州)海洋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宇介绍,据了解,一场址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8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产值约为6亿元。

大唐海南CZ3海上风电项目与身处同一片海域的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同为海南省第一批海上风电重点示范项目,是国内第一批以BIM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实现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的海上风电项目。2024年1月,申能CZ2、大唐CZ3海上风电项目开工。申能海南CZ2和大唐海南CZ3海上风电接入配套项目,其送出线路工程申山线、浩山线和220kV山塘开关站及李山甲线、烯山线启动送电成功。如今越来越多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正在儋州不断谱写。

2024年9月,西门子能源海南创新中心(绿色能源产业创新)落地儋州洋浦。作为海南省政府与西门子能源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落地的首个项目,创新中心将与中外能源行业的主要企业、著名高校及智库合作,通过协同创新,打造成为国际能源行业合作及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平台,助推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其中一步就是在洋浦港重点打造全球绿色甲醇(绿氢)加注示范基地。

西门子能源全球副总裁赵作智表示,儋州既有风电产业基础,又有链接世界的自贸港政策优势,能够更高效地实现船运绿色低碳转型。

据了解,儋州坚持以风电资源建链、风电装备制造强链、绿色低碳延链,加快形成以风光发电为上游、装备制造为中游、氢氨醇利用为下游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争取在2025年初步形成“1+2+N”新能源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风电优势产业,加速壮大光伏、氢能产业,培育储能、发展核电和新能源配套等重点领域,2026年打造成为辐射内陆及东南亚地区的海上风电运维母港,2027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创新

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

看得见的航线上,一批进口的牛羊肉原料进入洋浦,经加工后销往国内外市场;看不见的网线里,一组杂乱无序的数据进入位于儋州的桉菏(海南)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桉菏数产),经治理、聚合、建模等加工程序,转化为有序的数据产品。在儋州,“看不见”的数字经济正带来“看得见”的产值。

桉菏数产首席科学家宋鹏程介绍,2024年,依靠来数加工,桉菏数产及其下属的洋浦数贸港服务有限公司共完成17笔工业数据加工订单、超2000万元产值。

此外,作为儋州洋浦数字保税区内的链主企业和首家落户企业,桉菏数产还建立了桉菏数产数字贸易一体化集栈,通过这个产业创新平台,支持海内外数据企业创新创业,目前该平台已引进超30家数字贸易企业注册。

儋州洋浦抢抓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机遇期,践行海南“向数图强”发展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数据加工和数字贸易基地、数据价值化和数字产业化先行示范区、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区,努力成为面向东南亚和“一带一路”的高水平开放型数字经济桥头堡。

2024年12月30日,位于儋州市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的润泽自贸港国际信息港A-1智算中心项目封顶。据了解,智算中心可容纳16384台高性能算力服务器和配套网络设备,容纳13万张高性能智算板卡,可实现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千亿级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应用。2024年10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海南自贸港研究院在洋浦揭牌成立,将围绕海南自贸港和儋州洋浦的产业特点,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我们将把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打造为儋州洋浦数字经济的重点承载区,建设数据跨境合规服务平台、数字产业创新孵化平台、数字游民创新创业综合体等,形成一整套服务数据与发展的基础设施。”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明业介绍。

2024年11月,《儋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发布。《方案》提出,到2026年末,推动数字贸易制度集成创新和开放达到新高度,持续打通数字贸易壁垒。全市数字产业化基础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据价值化发展路径畅通,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生态初步形成,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基本搭建形成。儋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发力

加快布局生物医药

近日,位于洋浦的海南迈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工人们身着专业的防尘服,正紧锣密鼓地生产一批高端医疗所用的气管插管——这是该公司今年新增的生产线之一。

据了解,该公司新增3条生产线,主要聚焦于高端医疗所用的气管插管、鼻氧管、PVC导尿管等产品的生产。这些生产线引入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生产工艺,不仅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还将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器械产品。得益于洋浦港口的便利条件,这些产品将远销世界各地。

“洋浦的税收政策和港口政策对企业及国外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和优质客户,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项目投资建设方、海南迈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华介绍。

已投产的项目热火朝天,刚签约的项目也蓄势待发。在4月14日举行的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上,儋州签约海智源IPE原料药与制剂产业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将建设粗藻油制备车间、藻油精制分离车间、藻油乙酯化与分离提纯车间等,实现IPE原料药本地化生产,补强生物医药产业链。

儋州依托石化新材料精细化工链条,加快打造医药原辅料、创新药械、特医食品与南药生产研发基地,推动形成生物医药“前端科研—中端开发—后端应用”全产业链。计划在2025年出台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引进医药领域头部企业;2026年打造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及孵化器,初步实现原料药、仿制药科研生产聚集;2027年原料药头部项目建成投产。未来,儋州洋浦将继续在政策扶持、产业配套等方面发力,助力医疗器械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起飞

抢占低空经济赛道

乘飞机升至约4000米高空,敞开双臂一跃而下,感受风在耳边呼啸,低头可见如诗如画的海景——儋州海花岛蔚蓝跳伞基地每天都能迎来想要感受刺激运动的“勇敢者”们。

游客在儋州海花岛跳伞。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儋州气候条件优异,理论上可跳伞天数多,能做到全年不歇业,海花岛的美景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儋州海花岛蔚蓝跳伞基地负责人张西西说。

气候条件适宜、旅游资源丰富,儋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低空文旅发展条件,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从高空俯瞰世界。此外,“通航研学”也是儋州低空经济的重要业态。依托金林儋州和庆通用机场,金林春晓通航研学教育基地开展通用航空主题科普讲座、科普展览、主题研学游、科普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

由海南亚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西庆通用机场目前可开展飞行员培训、通航短途运输等业务。自2019年短途航线通航以来,已开通儋州—阳江、儋州—珠海、儋州—北海等航线,执飞千余架次,填补海南西部空中交通连接的长期空白。2024年5月,顺丰在海南开通首条低空运输航线,新鲜的荔枝从儋州西庆通用机场出发,经2小时飞行直达珠海莲洲通用机场,让珠三角消费者品尝到海南的“第一口鲜”。

近年来,儋州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围绕儋州西庆通用航空机场、金林通航产业园两大载体,儋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低空+制造”“低空+交通”“低空+旅游”三大核心业态以及航空培训、航空商业服务两大衍生业态发展。按照计划,2025年,儋州将完善低空经济顶层设计,初步建成低空经济先导区;2026年,着力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力争多场景开通多条无人机示范航线。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