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东胜:风光释能 造就绿色发展新意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5:00    

初夏的东胜,天高云阔,“绿意”在大地上蔓延。

植树志愿者三五成群,用双手种下绿色的“希望”,大地一片生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的工人正忙着加固支架;光伏组件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高速运转,产出的一片片“蓝晶甲”正转化为地区防沙治沙的绿势能。

近年来,东胜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防沙治沙为根本目标,以风电光伏为创新举措,通过植树“添绿”防沙、风光“赋绿”治沙、制造“强绿”育新,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不断造就出生态美、能源新、产业旺的绿色发展新意象。




扩大视野、因地制宜

东胜靠植树“添绿”防沙




东胜,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造就这里的土地沙化、退化严重,这极大制约了地方发展。防沙治沙,对于东胜来说是一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如何有效预防土地沙化?“差异化种树”成为了东胜的解题关键。

近年来,东胜区聚焦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纳入顶层设计,差异化推进林草种植。

土地解冻后,来自东胜社会各界的植树志愿者们扛着铁锹等工具,走进了铜川镇枳机塔村枳机塔社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这儿他们挥锹铲土、扶苗填土、围堰浇水……

在他们的身后一棵棵树苗随风摇曳,大地一片生机。

与此同时,在东胜城区东南方向的30余里处,一丛丛新绿从岩壁上蔓延铺展,近万亩的沙棘林正在这里固土防沙。

“一片沙棘林通过林冠层截留降雨、落叶枯枝抗冲刷、沙棘根部固定土壤这三道防线,可以有效减轻水流冲刷侵蚀,进而实现水土保持。”东胜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韩琐垠介绍。

不止于沙棘,东胜主动扩大视野、因地制宜,在推进造林绿化中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同时,大力发展沙棘林、枣林等各种经济林,全力扩大绿色植被面积。

2025年,东胜计划完成林草建设任务6.23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2.93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灌木林平茬0.5万亩;草原抚育1.8万亩。以及柠条育苗254株,樟子松育苗40万株。目前,已编制完成项目作业设计,正在组织镇、村、社开展施工前期的技术规程及“以工代赈”培训宣传工作;中幼林抚育1万亩已进场施工。


在东胜,一片片沙土荒漠正蜕变为生态绿洲、经济绿洲。




蓝晶覆地、风机耸立

东胜以风光“赋绿”治沙




防沙之法有了,如何有针对性的治沙?东胜的目光瞄准了“风光”。

在国电东胜热电23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驻足遥望,远处湛蓝的光伏板如海洋般铺展开来,近处工人们熟练地钻孔浇筑、安装支架、组装光伏板,昔日的排土场逐渐被光伏阵列所覆盖。

在排土场安装光伏板对防沙治沙来说有啥用?

“安装光伏板后,地表蒸发量能降低20%~30%,风速大幅减弱,复垦区的沙尘被牢牢‘锁’住。未来,板下还能种植耐旱作物,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发电效益双赢。”国电内蒙古东胜热电新能源项目部杨学龙介绍道。

在东胜区的实践中,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借助新型产业实现的深度融合。

该项目于2023年12月实现首次并网,目前已投运180兆瓦,正赶工建设剩余50兆瓦。全部投产后,年平均上网电量将达到4.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万吨。

而这只是东胜风光“赋绿”发展图上的一隅。2025年,东胜将加快风光基地、源网荷储等项目建设,提升绿电供给能力,新建2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配套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4万亩。

生态治理的“绿”与新能源产业的“新”正在这里碰撞出绿色发展绚烂火花。




产业成“链”本土消纳

东胜凭制造“强绿”育新





跳出治沙看治沙。在利用风光产业赋能防沙治沙的同时,东胜也看到了潜藏在自治区“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背后的巨大市场。

于是,立足本土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风光装备制造产业成为了东胜育生态促发展的最优选。

走进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可以看到,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来往穿梭,在各式先进设备的加持下,一片片如“鲲鹏之翼”的风机叶片在这里成形,并被打包销往远方。

“目前,我们工厂的订单量已经饱和了,全年生产任务也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了。”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成型附件准备主管李标光笑着说。

开年后的东胜,立足企业需求,抢占本土市场,接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行动,进一步助力地区风光产品实现就地消纳。

这边风机生产忙,那边光伏项目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

来到晶澳太阳能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项目现场可以看到,塔吊高耸入云,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在钢结构厂房内紧张有序地进行设备安装与管道铺设……

“目前,B4组件车间已正式投产,生活区办公楼及部分宿舍已交付使用。其他车间正在进行管道安装、配套设备组装、装饰装修、地坪浇铸、周边配套设施、消防管道安装等工作。”晶澳太阳能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齐国梁说。

作为东胜布局“风光车屏绒材智”产业集群的重磅落子——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带动就业13000余人,年总产值达400亿元,并设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革新。

东胜持续聚焦绿电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中科海钠、中车株洲、晶澳光伏等龙头企业牵引作用,以东胜速度全面布局钠离子电池、风机叶片、光伏组件等配套产业。

“风光发电—装备制造—绿电消纳”的发展闭环,正在这里成型。

未来,东胜将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有关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

放眼望去

东胜的“好风光”

正映出绿意无限

(记者:刘越)


编辑:任施瑶 审核: 田志强 白慧敏 刘冬 廉晓梅

校对:鲁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