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春染胥河岸,沃野焕新颜。宣城郎溪县梅渚镇梅定路沿线,15.5公里的胥河新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正酣。外立面上“长”出江南水墨画,荒坡菜园变身景观小品,一条融合生态治理、文化浸润与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渐次铺展。走进梅渚镇梅定路沿线,只见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作业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鄱阳湖水位下降导致大量鱼搁浅,有附近村民提盆捡鱼。针对此事,4月1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相关负责人回复上游新闻记者说,禁止买卖鄱阳湖野生鱼,不建议捡来食用,“年年都会组织力量转运搁浅的鱼,但杯水车薪,算鱼的‘天灾’。”一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3月31日,他前
4月26日晚,江城区埠场镇文化广场人潮涌动,一场以“山海阳江·四季欢歌”为主题的春季“村晚”文艺汇演精彩上演。现场吸引四百余名村民及周边群众热情参与,共同见证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与时代风采的文化盛宴。19时30分,晚会在激昂的开场舞中拉开帷幕。整场演出共15个节目,涵盖舞蹈、歌曲、小品、器乐演奏、魔术
清城区源潭镇落实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乡村绿化发展的新路径,探索构建“校地共建+专业设计+全民参与”多元推进格局,通过整合高校智力资源、引入专业设计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镇乡村绿化规划更加科学、实施更加高效、成效更加显著。校地共建聚人才,青春智慧促绿化。高校人
在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每当村民有喜事办喜宴,随礼的份子钱一直有不过百元的传统。这是村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份子钱只收2毛钱“一个肉包的价格”,后来是五块、十块,再后来,涨到三十、五十。生活水平在提高,份子钱却一直“原地踏步”。偶有从外地来参宴的人瞅了一眼“喜桌”——也是有鱼有肉
长沙晚报4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 通讯员 罗杨)“余事不办喽新风尚,心中有爱情意长……”每当这首朗朗上口的村歌《和美龙唐我的家》在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龙唐村的屋场响起,村民们总会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歌词里“余事不办”的新风尚,正是新区近年来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写照。在这里,移风易俗观念深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近日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红罗路、龙山路两条村道完成整治、焕新亮相, 助力红罗畲族村、新里村农土特产“出村进城”、招游引客,助推深汕“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驱车行驶在鹅埠红罗路上,沿着宽敞平坦的沥青路蜿蜒向前,错落有致的村寨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令人舒适惬意。红罗路
王志娟(右一)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商议村里的脱贫户的监测问题。王志娟(左)在村民家做民情调研。受访者本人提供3月13日,沿着小路踩着薄雪前行,王志娟远远瞅见村民王成良站在自家小院前。“王叔好!这两天身体咋样?”王志娟上前打招呼。“小王来了!”王成良一边回应,一边往院里让:“我们两口子都挺好,就是小孙
来源:人民日报滇池的波光映照古渔村的螺蛳壳红土墙,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的牛恋村早已不再局限于“靠水吃水”的旧日图景。如今,它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位于滇池之畔。邱活 摄创业有路,政策与情怀并重。牛恋村统筹生态保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新
群山间的腊科村景色秀美。供图“叠水彝寨,福地腊科。”马关县的山水间,藏着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彝族聚居村寨——大栗树乡腊科村委会腊科村。在腊科村,80%以上的建筑为传统四合院,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3栋挂牌历史建筑静静矗立,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北京游客李捷告诉记者:“跟北京比,这里空气清新,生活节奏慢,村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