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天意无常,唯有顺其自然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里面说: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杨绛86岁,唯一的女儿钱瑗因患脊椎癌走在了他们的前面,次年,钱锺书也因病离世,他这一走,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就此失散了,只剩下杨绛一个孤独的老人。
杨绛在《我们仨》的结尾部分写道: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人生从来没有圆满。杨绛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一段让天下人羡慕的爱情和婚姻,干活笨拙的钱锺书却为她做了一辈子的早餐,老天让她活到了105岁。
但是唯一的女儿60岁时却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他们的阿瑗有过两次婚姻,但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生。
所以,人世间所有的好运不会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活着的苦楚和悲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拥有幸福的家庭,不一定拥有金钱,你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幸福的家庭,你拥有漂亮的外表,不一定能赢得幸福的婚姻,你有超人的能力不一定拥有好的运气。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人啊,活着的一生,就是苦难的一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看透了因果,便也释然了。
活着,总有磨难,总有挫折,总有坎坷,总有泥泞。 但也有阳光满怀,月光盈袖,星光照亮行程,希望之光点亮梦想。

《我们仨》这部回忆体散文最后一句话是: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你爱的人都在,亲人离去了,家还是家吗?只是一个客栈而已。
唯一的爱女阿瑗走了,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爱人钱锺书走了,当时的杨绛回到空荡荡的寓所,再也听不到父女俩的嬉笑声,再也看不到亲人温暖可亲的身影,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没有人知道。

走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最后她说“我还在寻觅归途”。
活得通透的智慧老人,默默崩溃,静静自愈,一个人在孤独的尘世又活过近20年,完成了钱锺书和钱瑗在世时未完成的夙愿,整理好一切,最后她静静地去了。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透着禅意、哲理,充满智慧。其实每一句都是她从逆境中走出来的真实心声。
钱锺书、钱瑗走后,杨绛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读书、写作,整理资料。因为她深深悟透: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有人说: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所以不必向任何人倾诉你的苦衷,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当你生活跌入低谷,不要急于向别人呈现你的伤疤,不要傻傻地逢人就说你的苦难史,真没几个人愿意听。
很少有人喜欢雪中送炭,更多的人喜好锦上添花。
当自己的生活遭遇不幸时,首先要做的是找一个无人的角落,静静地梳理自己的情绪,想哭就关起门来嚎啕大哭一场,要不,真会憋出病来。

想不开,想不通的时候,学会自己安慰自己,开导自己,劝说自己。当彻底冷静下来时,再慢慢想办法解决难题,一点点地积蓄力量,然后一步步走出困境。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遭遇不幸时,学会远离人群。让自己处于安静的境地。孤独,可以治愈一切内伤。学会旷达、宽容,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问过往。一个人,唯有熬得住无人问津的日子,才配得上诗和远方。
人生也许不完美,但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美丽的。都是值得珍惜的。一息尚存,就要前行。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天意无常,唯有顺其自然,一切皆有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想开,看淡,人生百年,不过风风雨雨,不管是雨天晴天,我自向阳,心态坦然,步履淡定,天奈我何?
只要认真地活过,便无悔。尽人事、听天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活出自己的价值,不如活出自己的觉醒。

汪曾祺说:
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人在逆境中,内心依旧要保持对于世界的热情,唯爱和阳光不可辜负。有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就是内在强大的信念,还有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期望和对于生活的深情,对于家人涓涓细流般的爱恋。
人这一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天意难违时,我们不妨用顺其自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走出劫难,便是重生。熬出头时,天也亮了。
